雖然距離東風日產推出自主品牌啟辰已一月有余,但是這股合資企業搞自主的輿論熱潮并沒有冷去,反而愈演愈烈。先行的廣汽本田、東風日產、上汽通用五菱等合資企業,將自主品牌發展放在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在輿論間引發了新一輪自主大討論,成為今秋車市業內外人士最關切的話題之一。
輿論炒的已是沸沸揚揚,何謂合資自主?合資企業也能搞自主?合資自主是否是個偽命題等一系列問題隨之而出,讓很多人變得醉眼迷花。
盡管眾所紛紜,不過透過口水戰的背后,拋開民族情感不談,理性思考必不可少。業內對于是否是自主有著4大標準:即擁有產品工業產權、產品改進及認可權、產品技術轉讓權。合資企業推出自主品牌,完全符合權威機構劃分標準對其的描述,這對于合資自主可以說是從根上給以肯定。當然,將所謂的概念之爭放在一邊,更為重要的是,消費者能從合資企業的自主風潮中得到切實的實惠,這才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產品方面,合資企業推出的自主品牌,由于有合資企業自身多年的積淀,在產品設計、研發、制造等核心環節較傳統自主品牌有較強的優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的更遠”的道理無需多說。以啟辰為例,將利用東風日產7年深厚的積淀,并在此基礎之上,根據中國市場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推出更加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正如東風日產乘用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勇所言:“東風日產公司成立已經有七年的時間,我們在這個合資合作的過程中學到了日產汽車的很多先進的技術,這對于啟程的推出起到重要的鋪墊作用”。
價格方面,汽車行業是一個需要規模效應的行業,推出自主品牌的合資企業廣汽本田、東風日產、上汽通用五菱產銷量在各自細分市場,都名列前茅,隨著自主品牌的推出,整體的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單車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目前,東風日產的產銷規模已達到了200萬輛,今后自主品牌將可借助東風日產的生產體系,獲取一定的生產成本優勢。”一位東風日產廠方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合資企業由于多年經營,大多有著豐富的成本控制經驗,尤其是以成本控制著稱的日系車企,相對于傳統自主品牌表現更為明顯,合資企業推出的自主品牌,有望傳承其成本控制經驗,使得單車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合資企業本身對自主品牌擁有絕對的知識產權,不用再支付外方技術轉讓費以及考慮到與合資品牌差異化競爭,采取的相對較低的品牌定位,都為其低價入市埋下伏筆,而這對于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好的消息。
當然,除了合資企業推出的自主品牌,依托成熟的技術與相對較低的價格的有效配合,有望帶來的高性價比的車型外,合資車企在渠道方面服務優勢以及豐富的營銷經驗的有效配合,將有望使得合資企業推出的自主品牌很好的被消費者所認可并接受。
鄧小平說過,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其實搞自主品牌也是一樣,不管是合資企業推出的自主品牌,還是國有企業推出的自主品牌,亦或是民營企業推出的自主品牌,消費者最終能否得到實惠才是關鍵。合資企業推出的自主品牌,傳承合資的技術,擁有自主的價格,對于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最終能否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不久的將來,答案將陸續揭曉。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