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歲末,是總結全年工作的時候了。2010年的中國汽車,可以用好戲連臺四個字來形容。吉利最終完成收購沃爾沃,讓國人自豪不已。中國人首次擁有屬于自己的國際知名豪華汽車品牌。中國汽車產銷突破1800萬輛,不但穩居全球第一汽車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還超過了美國歷史上汽車年銷量最高1700萬輛的紀錄。
然而,2010年汽車行業也出現了頗具戲劇性,吸引了眾多眼球的兩大鬧劇,一是騰中買馬流產,二是仰融造車破滅。
這兩場鬧劇其實都是2009年開始上演,而于2010年終結。
騰中買馬始于去年6月通用汽車宣布破產之際,而仰融造車則始于去年7月。
騰中買馬鬧劇上演了半年后,終因不可能得到中國政府的批準,而于今年年初宣告落幕。
接下來仰融造車成為輿論關注的中心。早在去年7月,沉寂了7年的仰融在美國接受國內某媒體的越洋電話采訪,披露了他雄心勃勃的造車計劃。未來幾年要在美國和中國每年各造車300萬輛。一期在國內投入400-450億元,打造300萬臺發動機和100萬輛整車基地,“顛覆中國汽車業格局”。
得到仰融回國造車的信息,國內一些地方政府如獲至寶,紛紛和仰融聯系,希望拉仰融到本地投資造車。甚至有6個市政府派人到仰融美國的家里,懇求仰融來投資。
經過近一年的準備,仰融造車開始進入實質階段,今年6月中旬,仰融擔任主席的美國正道汽車公司在北京舉辦招商會,畫了一個又香又甜的大餅,吸引中國有錢人到美國投資移民。投資項目正是仰融一手炮制的正道汽車美國阿拉巴馬項目。
8月3日,仰融屬下的天津正道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江淮汽車簽署合資合作意向書,稱要投資20億人民幣在合肥生產新能源汽車。8月8日,天津正道和江淮汽車,以及合肥經濟開發區簽署三方框架協議,建議在合肥成立安徽江淮正道汽車合資公司。合資公司的總投資將達到300億人民幣,未來8年將逐步達到年產百萬輛新能源汽車和年產1200萬千瓦時鋰離子動力電池的能力。
之后,天津正道還簽署了托管上市公司新潮實業20%股份的托管協議。
然而好景不長,剛剛過了兩個多月,仰融造車鬧劇就開始謝幕。10月14日,新潮實業宣布與天津正道的托管協議中止。江淮與仰融的合資項目,也因為國務院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反對而告吹。
國內造車項目流產,仰融的美國阿拉巴馬州投資移民項目,送到美國移民署審批的只有兩個人。如果這兩個人被批準,只能籌到110萬美元,這與正道阿拉巴馬汽車項目所需的幾十億美元相比,只是滄海一粟。仰融的美國造車項目也流產了。
仰融造車和騰中買馬,在操作手法上頗有一些異曲同工,而且同樣遇到審批難的問題。
一是輿論先行。騰中買馬和仰融造車都在中國媒體上掀起軒然大波,持續時間之長、關注度之高,可以說是堪為觀止。
二是都把忽悠的重點放在中國的地方政府身上。騰中拉了四川省兩個市政府為其背書,仰融則四處撒網、愿者上鉤。
三是自己都沒錢,都想空手套白狼。騰中收購悍馬沒錢,把希望寄托在國內銀行身上。仰融造車,國內項目打算收購幾家上市公司圈錢。美國項目則用投資移民向中國的有錢人籌資。資金來源全部盯著國內。
目前國家對汽車整車項目實施生產許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造車的,必須有相應的資質。仰融造車和騰中買馬一樣,光是地方政府支持沒用,還必須通過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的批準。騰中一沒有整車生產資質,二沒有資金,三是所購的悍馬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最后連上報都沒敢上報,以流產告終。
仰融是資本運作的高手,十幾年前曾經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如魚得水。十幾年過去,他還想再玩一把,在一沒資金二沒技術的情況下,以為畫一張大餅就能夠在國內圈來錢,就能夠實現他近似海市蜃樓的造車夢。可惜中國汽車產業已經今非昔比,仰融那一套已經不靈光了。
騰中買馬,搭進去4000萬人民幣的費用,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仰融花的錢可能沒有騰中那么多,但結果一樣,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