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頁巖氣勘探開發一樣,國內關于能源改革的探討熱度不減。今年國家能源局重組后,職能由審批向服務監管轉變。具體領域的改革也在穩步推行,能源體制改革逐漸進入實施。國際能源署(IEA)此前曾經在天然氣價格和管網改革方面給予中國建議。
為此,記者專訪了國際能源署署長范德胡芬,“中國過往的能源改革成效顯著,我相信中國能源改革大方向依然是開放和透明。”
能源改革應堅持開放
第一財經日報:煤炭依然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70%多的比例,而為了加強空氣治理,天然氣消費迅速增長,你們判斷中國未來的能源結構會有大的變化嗎?
范德胡芬:空氣污染是中國的重要議題,中國政府為此制定了計劃治理空氣污染。通常而言,治理空氣污染有多種途徑?梢酝ㄟ^提高能效,盡量使用清潔能源替代燃煤鍋爐,實行煤改氣,淘汰低能效產能等多種方式減少排放。
交通領域是氮氧化物排放大戶,可以編制更嚴格的排放標準來應對。
中國政府提出限制煤炭消費,提升天然氣消費,會造成2035年中國能源結構大幅調整。按照IEA的預測,到2035年,煤炭占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將從2011年的68%降至53%,天然氣的份額從4%上升至12%。同期石油份額微弱增長,從16%增至18%,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將大幅提升,從12%升至19%。
日報: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正在進行,你對中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價格改革怎么看?有什么建議。
范德胡芬:我一向提倡開放、透明的能源市場。我相信中國正在進行的能源改革,會朝著正確的方向。IEA看到,中國已經放松了對原油和煤炭價格的管制,在價格改革方面取得了進展,我們對正在進行的化工產品、天然氣和電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樂觀其成。
2012年,IEA在北京發布《中國天然氣價格和監管》報告,介紹了IEA成員國在能源價格監管方面的經驗。我覺得,中國聽取了報告中的一些建議,并運用到了天然氣價格改革中。
日報:中國油氣上游領域也在逐步放開,你認為中國可能復制美國頁巖氣革命嗎?你怎么看待中國頁巖氣在內的非常規氣開發前景?
范德胡芬:按照IEA、美國能源情報署和中國國土資源部的評估,中國擁有可觀的頁巖氣儲量。考慮到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成功,中國應該抓住機會,開發儲量驚人的頁巖氣資源。強勁的市場需求,以及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的不斷提高,也會推動中國想方設法開采國內資源。不過,復雜的地質條件、礦權制度和環保問題都將拖累頁巖氣開發的步伐。
我們預計,中國非常規天然氣產量在2020年后將快速增長,到2035年達到2200億立方米,其中一半以上是頁巖氣貢獻。
日報:你認為中國能源體制和機制,有什么地方需要完善?有哪些部分需要改革,你對油氣管網改革持什么態度?對電改呢?
范德胡芬:中國能源改革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當然,中國應該繼續改善能源治理,在國內制度和國際合作方面,都有繼續改革的空間。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也是最大的電力生產國。中國應該朝著更為安全、可持續的方向改革其能源部門。我無法提出具體的改革建議。我列舉幾個我認為未來中國可能推動的改革,供參考。
IEA在2012年的報告中,為中國油氣管網改革提出了建議。我們認為中國可以考慮執行嚴格的第三方準入,以鼓勵上游投資,引入更多的競爭。未來還應該設立獨立的油氣管網監管機構。
電力體制改革領域,我認為中國的銷售電價應該反映發電成本。據我所知,中國的電廠從市場上購買電煤,但是上網電價被政府管制,中國應該放松對電力行業的干預。
中國在國際能源合作中會越來越活躍,尤其是在多年國際能源治理方面,更應該有中國的身影。我認為,中國政府應該重視并響應IEA推出的協作機制。
石油價格會持續上升
日報:頁巖氣伴生的頁巖油在美國的產量也不斷提高,甚至有判斷說隨著美國石油產量增加,進口石油減少,將拉低全球油價,你預期未來的油價會有什么樣的變動?
范德胡芬:IEA難以預測具體的石油價格。我們認為,美國致密油、巴西深海油氣都是未來10年油氣供給的新力量。但是從長期看,2020年是一個分水嶺,非歐佩克國家的油氣產量在這之后將開始下滑。
IEA預計進口石油價格2020年為113美元/桶,2030年為128美元。隨著市場供給緊張,石油價格在2020年后將持續上升。雖然美國致密油產量近年來持續增長,但是我們認為低風險、低成本的油氣投資機會有限的觀點依然適用,頁巖油氣的產量增長難以持續。而提高現有油田的采收率,維持穩定的油氣產量需要大量投資,增加了油氣開發成本。因此,我們對油價走勢的看法不會因為美國頁巖油產量增加而改變。
日報:一般商品的價格是供需形成的,但石油市場比較特殊,主要的石油供應國會通過OPEC調節供給,價格可能不完全反映市場供需。作為能源消費國組織的領導人,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范德胡芬:很多因素影響價格,但石油價格總體仍然反映了供需關系。在石油需求端,來自亞洲的交通能源需求與日俱增,石油需求不斷增加。
在供應側,低風險、低成本的石油投資機會非常有限。石油穩產的成本不斷提高,因此我們預測石油價格會高于邊際生產成本。持續存在的風險影響了石油供應側的投資,石油行業不斷發現新儲量的困難也推動石油價格會不斷上行。
日報:全球都在發展新能源,IEA在這方面有什么措施嗎?你認為在未來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天然氣、煤炭、新能源分別發揮怎樣的作用?
范德胡芬:能源機構的演化,受到政策選擇、技術進步、能源價格和經濟增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們設想了各種可能性,但我們研究之后依然堅持,化石能源在漫長的能源轉型期都會承擔重要角色。
在化石能源中,天然氣供應充分、可以作為清潔的燃料,前景光明。相比其他化石能源,天然氣需求將會有更快的增長。
煤炭的前景并不確定。過去10年,煤炭消費一路增長,供應史無前例擴張的經濟活動。煤炭占據過去10年新增能源消費的一半以上。當然,煤炭有嚴重的負面效應,煤炭是空氣污染的源頭,作為高碳能源煤炭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來源。煤炭在未來能源結構中的地位,取決于政府的取舍。
全球范圍觀察,石油消費將更加集中在兩個行業,即交通運輸和石化。受到較高價格的制約,發電和制造業將會逐漸減少石油消費。交通領域,高價石油也會推動人們提升能源效率,并尋找替代燃料。
可再生能源發展很快。水電和地熱能在許多地方已經推行多年,風電、太陽能目前還靠政府補貼。受到安全監管影響,全球核電站建設步伐放緩,但我們認為,在中國、韓國、印度和俄羅斯的帶領下,到2035年核電電力將比當下增長三分之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