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仍是硬骨頭
江淮汽車先后向市場投放了四代電動汽車,累計銷量約5300輛左右,占到了全國純電動汽車示范運行規模的50%。在年度股東大會上,江淮汽車一位負責新能源汽車研發的負責人透露了2014年的電動汽車的銷售目標:“2500輛到3000輛”。盡管這一數字較2013年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不過依然遠低于中小股東和券商研究員們的預期。
與此同時,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已經確定了80多個試點城市,并相繼提出了規模不小的市場推廣目標。來自中汽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共銷售6853輛,實現了1.2倍增長;2014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有可能邁上3萬輛的臺階。
面對廣闊的市場,剛剛成立的北汽新能源公司設定的銷售目標高達2萬輛,而江淮汽車擁有國內電動汽車累計銷量占比50%的成績,卻僅提出了不超過3000輛的銷售目標,個中緣由為何呢?
“我們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積累的時間比較長,技術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然而,對于產品推廣來說,市場比技術還要難。”江淮汽車副總經理、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嚴剛介紹,雖然江淮和悅iEV4分別于今年1月和3月相繼進入了上海、北京的新能源目錄,理論上可享受補貼、免費滬牌、參與北京搖號,但事實上,直到現在依然沒能正式開始銷售。“對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地方標準,我們都在做產品的檢測。我們的初步檢測結果都不錯。現在,正在等著兩個地方政府,主要是質量監督部門做出最終的檢測結果。只有檢測結果獲得批準,才意味著江淮的電動汽車可以享受北京和上海的地方補貼。”
安進擁有兩輛車,分別是同悅AMT1.3和江淮第一代純電動車。盡管身體力行地使用自己生產的電動汽車,安進同樣清楚,累計銷量占比50%對市場預期沒有太實質的意義。“我們累計銷量占有率約50%,這說明什么問題?我們別的城市都沒進去,就占領了合肥市的市場。”
除了一線城市存在地方標準限制之外,作為主要市場的合肥,當地配套設施不足也成為了制約電動汽車銷量進一步提升的瓶頸。合肥市科技局是當地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的牽頭單位,該局局長朱策介紹,合肥是全國第一個出臺強制性配套設施政策的試點城市,新建辦公樓、商場、酒店等公建類項目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按不少于總規劃停車位數20%的比例進行配建,目前新建的電樁總共加起來有2000多個。不過,畢竟新建項目應用新能源汽車有限,更多的電動車行駛于家和單位之間,老小區如何改造停車位安裝電樁仍是一個難題。
“定向”營銷褒貶不一
徐興無是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股份公司的副總經理,這家企業主要從事鐵鋰動力電池的生產,是江淮汽車、安凱客車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供應商。他開的車是江淮第二代純電動汽車,車身噴著“電動車”的字樣,看上去更像是一款試駕車,同時,汽車起步時可以明顯聽到電機的噪音。
作為江淮新能源汽車初期的產品,徐興無的車續駛里程在百公里之內,曾經就遇到過半路拋錨的窘境。“當時看著還剩一點電,想著可以支撐到家,結果只能讓救援車拖回去。”雖然有這樣的經歷,但是徐興無卻覺得并不影響純電動汽車的使用,“燃油車一樣會壞,不注意也會沒油。”
在江淮汽車、國軒高科等企業的廠區里,停車場附近專門建有大量的充電樁,這不僅是為了方便員工使用,也因為這些人就是江淮電動汽車最主要的“客戶”。
“所有的供應商、所有的經銷商,都要買我們的電動汽車。要不然,我們怎么有那么大的推廣規模呢?”安進并不諱言公司采取的是一種“內購”或“定向”的方式推廣和應用純電動汽車產品。在被問及累計銷售的約5300輛純電動車中有多少是真正的私人消費者時,安進簡單地回答道:“很少。”
據當地人士介紹,江淮汽車在推廣純電動車的前幾年,主要的銷售對象是內部職工、上下游廠家以及科研合作院校的老師。“一、二代車的性能肯定算不上優異,不過大家購買非常踴躍,主要原因是價格便宜。市場售價在6萬元以上,定向購買的價格則低很多。其中,與江淮有產學研合作的合肥工業大學老師購買價大概在4萬元左右。”
業內人士對于這種銷售模式褒貶不一。一位新能源汽車公司負責人表示,“江淮汽車采用的策略是讓市場去檢驗,然后不斷地提升技術。這等于是讓客戶、員工購買不成熟的產品,從而成為技術提升的實驗品。”
合肥市科技局局長朱策則認為,“內購”或“定向”的推廣方式有特殊的階段性背景。江淮汽車前幾代產品不夠成熟,不過價格很低,等于是通過價格補貼的方式鼓勵大家使用純電動車。并且,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前幾代純電動車雖然性能一般,不過安全性和穩定性不錯,完全能夠滿足代步的需求。
一位“定向”的用戶表示,購買的時候對于殘值率、加速性能這些指標沒有太重視,主要是看中了價格便宜和可以在廠區充電。“現在純電動車的最大問題是配套不足,如果不是江淮的職工,即使價格再便宜,我也不會買。總不能為了充一次電,我特意繞路跑到江淮廠區,然后在那等幾個小時吧。”
“讓與企業有關系的人成為客戶,這是一種外延式的產品滲透。在新能源汽車應用觀念還不普及的背景下,你都不用自己的車,還能指望讓別人用嗎?”安進認為讓產品走向市場遠比閉門造車要好,“這幾年下來,我們純電動汽車的累計行駛里程已經有了7000多萬公里,這樣一個寶貴的數據是全行業里最多的。只有通過這么多車每一天的運行,我們才能發現它存在哪些問題,進而想辦法去改進它。”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