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吉利集團內部人士處了解到,吉利正打算開發互聯網汽車,而與之前上汽和凱翼推出的互聯網汽車方案不同,吉利互聯網汽車打算在全新平臺——CMA平臺上研發。CMA平臺是由吉利與VOLVO聯合開發的緊湊車型平臺,也是吉利集團最為先進的平臺。而吉利在此平臺上研發,也是希望這款互聯網汽車能從起步階段起就直接進入到全球的主流市場。
在吉利之前,上汽和奇瑞都已經在互聯網汽車行業布局。上汽聯合阿里巴巴開發互聯網汽車,而奇瑞集團下屬的凱翼汽車,提出了“打造年輕人喜愛的智能汽車”的口號。
自主品牌企業紛紛下注互聯網汽車,最大的動力是為了擺脫目前的困境。中國的自主品牌行業也正在經歷一輪蕭條,經歷銷量的“十一連降”。而就如同自主品牌發展新能源汽車一樣,互聯網汽車也屬于新興的領域,中國車企尚有機會與世界巨頭平起平坐平等競爭。
互聯網概念不玩白不玩
CMA平臺由吉利與VOLVO聯合在瑞典成立的吉利-VOLVO聯合研發中心——吉利控股集團歐洲研發中心(簡稱CEVT)研發,是緊湊型車平臺,也是首個吉利與VOLVO共享的平臺,全新一代沃爾沃V40、C30以及XC40緊湊型跨界車型,以及吉利品牌的高端車型KC系列都將在CMA平臺上打造。
而李書福還計劃在CMA平臺上開發互聯網汽車。借助全新的平臺開發互聯網汽車,李書福希望吉利的互聯網汽車是最先進的,同時希望在產品推出以后,能直接銷售到西歐北美等主流國際市場去。
不過,這個項目目前尚在盡職調研階段,具體以何種方式推進,仍要等待盡職調查結果再定。
在傳統汽車行業,互聯網汽車已經不是新名詞。上月28日,奇瑞集團下屬奇瑞商用車公司控股50%的蕪湖凱翼汽車有限公司,剛剛發布了“凱翼”品牌,并明確定義為將造智能汽車。凱翼將采用輕資產的模式,并正與互聯網公司洽談,計劃聯合打造智能汽車研發中心,首款智能汽車定名為凱翼i-CX。
而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宣布攜手研發互聯網汽車以后,其互聯網汽車的方案也已經“出爐”,上汽集團信息系統部應用開發總監閆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汽計劃打造的互聯網汽車,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帶有互聯網屬性的汽車,圍繞這個汽車,上汽最終要構建為出行服務的生態圈。”
根據計劃,吉利、上汽和凱翼的互聯網汽車均在2017年上市。兩年多以后,自主品牌企業將迎來首輪互聯網汽車的集體上市。
逆境搶占全新市場
“作為一家新企業,凱翼如果仍然走傳統車的老路,是沒有出路的。”鄭兆瑞說。凱翼要造的智能汽車,能根據溫度自動幫你調空調,能記住你的樣子,通過聲音來識別并將座位調節到你習慣的位置等等,這都是根據消費群體的需求來確定的。
在凱翼的市場調查中發現,未來購車人群的年齡在25-34歲之間的消費者占了汽車消費市場的40.3%,24歲以下占4.9%,也就是說34歲以下已經占了將近50%,且這個數據還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
“34歲以下的年輕一代,將成為未來汽車行業消費的主力,在未來的10年中,90后一定成為主力消費人群,會占到市場的60%以上。”鄭兆瑞分析。而90后基本上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成長的一代,他們是寧可不吃飯也要上網整天掛在網上的一族。
“智能化、互聯化和無人駕駛,是未來汽車的方向。”上海博泰創始人應宜倫分析,這已成為業內的共識。
上汽打算圍繞更快速的4G通訊來開發全新的車型。把手機互聯包括車的屏主機的互聯實現到非常好的全新方面。目前的車聯網很多東西用戶可以下載,但是下載的都是碎片化的,用戶體驗沒有被標準化。而互聯網絡汽車要把碎片化的東西整合起來,做到優化用戶體驗。比如,把線上線下打通,用戶淘寶時,可能不必用手機來支付,汽車自動就能支付等。
“自主品牌要趕超合資品牌,就看能不能抓住新能源、新技術的發展趨勢,未來的自主品牌將是新能源加互聯網。”上汽董事長陳虹這樣解釋上汽進入新技術領域的意愿。
自主品牌跨界求救市
在陳虹看來,未來的汽車,可能不僅是一款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也不僅僅能夠網上支付,或者配備WIFI上網,而是所有新技術的集合以及優化。所以上汽計劃在新能源、互聯網、新量化技術等方面啟動了一次從零開始的重新創業。
近年來,我國汽車市場持續增長,中國已經成為汽車消費第一大國。 但是行業的情緒卻十分悲觀。因為合資品牌的份額一直在漲,而自主品牌乘用車、轎車市場份額同比已經雙雙“十一連降”,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甚至在今年7月份首次跌破20%。
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內市場參與競爭的品牌太多,國內市場上參與競爭的汽車品牌數量為美國的2.1倍,而競爭的加劇也使合資品牌產品紛紛下探,打破了自主品牌與合資企業之間原來各自“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
如何緩解這些壓力,鄭兆瑞認為“群雄逐鹿、適者生存”的,即便是自主品牌份額連續下降,依然有的自主品牌凈利潤達到了近百億,有的自主品牌今年增長率超過30%。這說明自主品牌仍然是有機會的,只要把握市場脈搏和趨勢,因為消費者需求和商業模式兩者都正在發生變化。
反之則可能被淘汰,如曾經稱霸手機行業的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因為沒有把握住消費者對手機需求,已經從純粹的電話工具轉化為移動終端,最終失去了霸主地位,易手他人。而滴滴打車、支付寶、余額寶這些新興的商業模式,則正在改變所在行業的競爭格局。
“我們認為不創新就會死亡。”鄭兆瑞說。未來的競爭對手可能根本不是來自地球,而是來自火星。什么都可能發生。很有可能當你將汽車發動機研究到極致的時候,一覺醒來,發現汽車已經不再需要發動機了,研究到極致的發動機已經被淘汰了。而誰先順應潮流掌握了最新的技術,誰就是未來的行業領袖。
而對于自主品牌企業而言,當務之急是潛心研發出符合未來趨勢的產品,誰首先在細分市場中獲得用戶的認可,誰就有可能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的領導者。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