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耽擱,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黎萬強已經背上行李,去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硅谷“閉關”,做小米的新產品。
硅谷是目前全球最熱的新能源汽車特斯拉總部所在地,去年小米董事長雷軍拜訪了偶像特斯拉CEO馬斯克,回來后寫了一篇長文談電動車,“相比他的其他計劃,我對馬斯克的特斯拉汽車很感興趣。”
黎萬強是帶著“拓荒哥”的名號在10月28日宣布出發的,外界猜測他做的項目正是小米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小米電動車早已經在網上有諜照,但一直處于嚴格保密狀態。
新能源汽車越來越成為雷軍名言“站在風口,豬都會飛”的“風口”,除了很多沒有拿到轎車生產資質的汽車關聯企業,很多行業外企業也躍躍欲試。11月26日,樂視董事長兼CEO賈躍亭也透露他的新計劃,可能與新能源汽車有關。
當天稍晚,國家發改委網站掛出《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計劃為純電動車生產準入放開口子。
“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國內目前能達到這些要求的,也就為數不多的兩三家。”11月28日,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世邊研讀《規定》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只放給純電動和增程式
2009年前后,中國已經是全球汽車廠最多的國家。為了對汽車產能進行宏觀調控,防止重復建設,國家開始嚴控汽車生產資質發放,原則上不再發放新資質。
按照這項政策,小米、樂視這種非汽車行業企業,除了收購或和其他整車企業合作,完全沒有進入純電動汽車生產領域的希望。連多次錯過獲取整車生產資質機會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萬向集團,也幾乎被封死了路徑。
特斯拉在全球的興起,讓決策者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不一定出自傳統車企。“傳統企業受制于政策和自身的既有資源等,往往在發展和創新新能源汽車上更保守,可能導致新能源汽車發展思路狹窄。國家發改委就想針對純電動車放一批非汽車行業企業進來,看能不能出個中國的特斯拉。”接近政策制定核心人士稱。
今年年初,放開純電動車準入的政策制定就已經啟動,“目的是放一些較高水平的企業,口子不能放得太開,數量肯定不會多。”
11月26日,國家發改委掛出了《規定》,就放開純電動車準入征求意見,確定了準入政策的大致框架,要求企業在申報前具備一定的條件。
《規定》要求的三條基礎能力中,最核心的是:(申報企業)有3年以上純電動乘用車的研發基礎,具有專業研發團隊和整車正向研發能力,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知識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整體來看要求比較高,不過要求正向研發能力并沒有標準的衡量準則,有些是可以通過購買和合作實現的,就像目前的傳統車企一樣。”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認為,很多自主品牌車企現在就具備了正向研發能力,只不過產品不是很出色。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