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本周四是商務部關于《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環保部、交通部等八個部委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等五大協會征求意見的截止時間,此前關于辦法的修改意見從四面八方匯聚。隨著商務部征求意見的結束,《辦法》出臺指日可待。
從2005年《辦法》出臺開始,已經探討了10年,關于辦法業內一致的呼聲是盡快出臺。此前的品牌管理辦法,在10年間發揮積極作用,使中國汽車銷售建立了以4S店為主導的銷售格局。
不過,隨著政策大潮和市場環境變化,品牌授權為主導的4S模式正在遭遇巨大的沖擊。“新的征求意見稿更多關注了經銷商的弱勢地位,對廠家的違法行為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進行了限制和約束。這就盡可能建立了市場公平機制,現在廠家和經銷商的地位不對等,天平傾斜得太厲害了。新的征求意見稿出臺之后,會平衡這個機制。”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龐大集團總經理李金勇15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
就在辦法停止征求意見前不久,汽車廠家和經銷商的博弈達到一個高峰。12月8日,寶馬中國與寶馬經銷商針對60億補貼事宜達成初步共識,寶馬中國區總裁安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快速與德國總部溝通,有傳最終以50億補貼達成和解。
11月底,包括永達、正通、寶信、潤東在內的寶馬大經銷商集團聯合在一起根據2013年寶馬中國2000億的銷售收入的3%計算,向寶馬中國索要共計60億人民幣補貼,同時提出寶馬中國銷售目標須與經銷商共同協商、不能以KPI考核為理由變相增加批售數量或者搭售滯銷車型等要求。
寶馬60億補貼背后
“寶馬60億事件”從傳出到初步和解大概十天左右時間,業內評論不一,可以肯定的有兩點:讓寶馬經銷商空前團結足以說明經銷商新車銷售的盈利水平已經觸底;整車廠與經銷商的關系是時候重新梳理,這也是品牌銷售辦法需要解決的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實際上不只寶馬,包括奔馳、奧迪、甚至捷豹陸虎的經銷商2014年都出現了大面積虧損。豪華品牌尚且如此,中低端品牌的日子也不會好過,部分車企已經下調了今年的銷售目標。
一汽豐田目標銷量從66萬下調到58萬,廣汽豐田從40萬下調到38萬,吉利從58萬下調到38萬,日產從140萬下調到127萬,本田在華目標銷量從90萬輛下調到80萬輛。當然,也有一些品牌沒有調整2014年的目標,并表示2015年同比再增長10%。
豪華品牌的癥結在于奧迪、寶馬、奔馳“三駕馬車”在銷量上的激烈爭奪,為了確保自身地位不動搖,制定了以銷量為導向的商務政策,不合理的銷售目標、壓庫、搭售、大面積擴網等行為接踵而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經銷商大面積虧損,而2014年的政策大潮和市場壓力,讓經銷商的反彈尤其明顯。
“寶馬事件具有標志性意義,經銷商團結起來講究方法與廠家進行溝通,達到預期的效果,一方面說明經銷商要團結起來,另一方面也說明寶馬高層的智慧,舉白旗恰恰表明寶馬的成功,讓經銷商從困境中擺脫出來,有信心和寶馬共同面對2015年,這是非常好的事情。”李金勇表示。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網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