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應該知道車要“三分修、七分養”。養護固然不能讓汽車永葆青春,不過在汽車保養中,也有部分車主由于愛惜過度而損壞了愛車。其實這是車主對養護知識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才會" />
第1種浪費:保養太過“勤快”
黃巖的李小姐是個車盲,她經常會收到經銷商發送的保養信息,新車才開了8000公里,趙小姐的機油已換過3次,機濾也換了3次,保養間隔里程3000公里都不到。
汽車保養周期指的是汽車保養的間隔里程或時間。臺州楓南轎車維修有限公司的技術經理陳先生告訴筆者:“保養頻率高不是什么壞事,能更有效地保障車輛的各項性能,但過于頻繁也沒必要。汽車保養的實效里程一般來說是5000到10000公里,或者是6個月左右。”科學地確定各類保養作業的間隔里程,能使汽車經常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況,還節省保養費用和修理費用。
第2種浪費:追求高標號汽油
以為汽油標號越高越好的張先生,因愛護新車,兩年來一直給愛車加97號汽油。
一般車主都知道如果高檔轎車長期使用低標號汽油,除了會產生爆震外,還會產生諸如功率下降、油耗上升、發動機內部零件損壞等問題,嚴重縮短發動機的壽命。標號低的汽油一般硫的含量會比較高,對汽車的尾氣凈化裝置損害比較大。因此,不少車主寧好勿濫,喜歡使用高標油。事實上,汽車標號并非越高越好,即使是高檔車也不等于必須加高標號汽油。
陳經理認為標號低于車子設定汽油標號的不可用,但是也不宜過度追求高標號汽油,“雖然汽油標號越高抗爆性能越好,但是如果你給標定用93號汽油的車子用97號,那么對車子來說也是一種損害。標號越高,汽油的燃燒溫度越高,用高標號汽油點火時間相對要久許多,這不僅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也是不環保的一種表現。”
第3種浪費:輪胎要進口的
有些人買輪胎特別喜歡強調“進口”,玩車的王先生就是這樣。王先生家里共有3輛車,他給3輛車都裝上了進口輪胎,連愛人的代步小車都不放過,美其名曰“進口輪胎物有所值”。
但幾次經歷后,陳先生就不這么認為了。有一次,他新換的輪胎只跑了一次山路,胎側就起了包。原來,國外的一些輪胎對國內用戶來說并不適用,也不一定所有國外進口的輪胎都是優質輪胎。
臺州楓南轎車維修有限公司的陳經理提醒廣大汽車愛好者:“選用汽車輪胎,主要要考慮的是品牌的專業度,生產廠家的正規性,車子輪胎的耐磨性。并不是所有進口輪胎都適合國內的車子。”國外平整的路面與國內的路況有著較大區別,適合國外路況的輪胎,在國內的道路上不一定有上佳表現,特別是胎側的耐沖擊力方面顯然有些水土不服。
而一些國外品牌的輪胎在國內合資生產后,都根據國內道路狀況在輪胎側面增加了一層簾子布,從而大大增強了胎側的抗沖擊力,合資生產的輪胎從性能上講完全能夠替代進口貨,而且價格更實惠。當然一些國內品牌輪胎,如三角牌的輪胎在車友中的口碑和反響也是相當不錯的。
第4種浪費:機油太多
車主小陳的新車剛過5000公里的首保,學會看機油標尺的小陳元旦回家時跑了2000公里的高速,害怕機油會不夠,就將一位朋友送的一瓶機油添加了進去。誰知沒多久,他的新車開始燒機油。
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小陳的新車里機油太多了。發動機在工作時曲軸柄、連桿大端會產生劇烈的攪動,增加了發動機內部功率損失,還使濺到缸壁上的機油增多,產生燒機油故障。陳經理提醒廣大車主,機油并不是越多越好,應將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機油控制在機油尺的上下刻度線之間為好。
第5種浪費:汽車貼膜越貴越好
近日,筆者在2011年元旦臺州大型汽車展上看到許多展商推出了各式各樣的“膜禮”,有訂車降價并同時贈送三千元貼膜的,有直接贈送全套汽車貼膜的,吸引著眾多市民的眼球。然而筆者了解到,并非所有的車都需要貼膜,也不一定貼了膜對車子對人體就有好處。臺州楓南轎車維修有限公司的維修人員告訴筆者:“現在許多的車膜都染過色,而染色劑中一般都含有苯和其它化學成分,對人體是有一定傷害的,所以不是所有的貼膜都是有利的。”
目前的汽車貼膜業也存在暴利,據了解市面上比較貴的前擋貼到三四千元,美其名曰“黃金前擋”,普通的貼膜收費也在兩三千元。事實上,只要品質有保證,汽車貼膜并非越貴越好。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