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第一眼看到汽車,不會是它的內飾,不會是它的操控臺,更不會是它的引擎。對于一臺車喜歡與否的第一次感官刺激,一定是車身顏色。不過世界上的第一臺汽車,可沒有進行任何涂裝,卡爾奔馳為了讓車身能夠經受住一定的撞擊,特意采用了全金屬材質,所以它的外觀顏色也就保持了金屬黑,第十六期《演•異》欄目,我們來回顧一下車身顏色的演變故事。
各位可能也會覺得現在的車身顏色不免有些乏味,無論是品牌還是車型,可選的顏色少的可憐,內飾更是如此,一些大眾化的車型基本逃不過黑色、米色或者灰色。雖然追求自然方面的考量到是可以理解,但是過少的選擇讓外觀與內飾顏色的組合搭配也不過幾種。
不得不說在這個現代化極速發展的年代,人們的想象力也在不斷地被工業化束縛,汽車已經成為產品,而被產品化的公路,會給每天奔波于工作的人們很大的心里壓力。不過這種情況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根本不存在的,當時汽車車身顏色的可選擇范圍幾乎可以說囊括了整個色譜,人們通常還會為自己的愛車選擇多種顏色進行混搭。
如果各位看過了車致圓石灘老爺車展專題里的實拍報道,就應該能夠體會到,在汽車工業發展還相對自由的年代,人們對于車身顏色的選擇可謂“肆意”,像黑配橘、黃配橘、黑配亮藍、黑配亮綠、紅配藍、褐配紅等等,亮瞎眼的搭配應有盡有。雖然有一些在現在看來有些無法接受,甚至被嘲笑有點土氣,但是對于這個被束縛的時代來說,多少還是羨慕的。
上世紀二十年代是個車身定制發展極具膨脹的年代,一些富有的商人開始在閑暇時間里以玩車為樂趣,經常從勞斯萊斯、Delahaye以及Duesenberg等處購買底盤,再從諸如Hooper、 Brewster、 Figoni et Falaschi或者Franay等等專門制造車身的公司,進行車體定制,而具體的車型設計則會雇傭專門的汽車設計師來完成。
1925年,隨著汽車開始大批量生產,廠商也開始為客戶提供一系列的顏色備選,而且不僅限于車身,擴散器和輪轂等也都可以進行顏色定制。
福特Model T
亨利福特曾有句名言,“汽車可以變成任何顏色,只要它的底色是黑的。”首臺福特Model T上市之時,它的車身顏色可選范圍非常廣,包括整車涂裝以及不同顏色的搭配方案都非常齊全。當時福特正在嘗試,一方面開發更好車型,同時還能夠將造車成本降低。
而福特Model T在其19年的生涯中將這項任務完成的非常完美,每一款新車型都要比它的前任要便宜。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亨利在汽車制造過程中發現,在所有車身顏色中,黑色漆面干的最快,這也使得1915年至1926年,其它顏色的車產量被削減,不過后來隨著競爭者以及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顏色的多樣化又再次被提上日程。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