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站穩腳跟?沒戲
本土品牌最初發展,希望通過“農村包圍城市”?上н@跟紅軍打仗還是有太大區別,在本土品牌上,沒來得及包圍一、二線城市,就已經被強勢的合資品牌逼得節節失守。以廣州為例,比亞迪最初發展迅猛,所分的A、B網,SUV網每個都有建至少五六家的目標,然而才一年多,銷售低迷利潤不足,經銷商信心缺失。還未來得及喘氣,大城市的機動車限購、限行來了,催生了消費者加速“一步到位”的購車消費心理,合資品牌、豪車品牌份額迅速增加,本土品牌市場份額迅速萎縮,部分本土品牌4S店一個月不足30、40輛的銷量,難以支撐。本土品牌猶如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草,經銷商紛紛結業退網。渠道萎縮,本土市場份額同比跌幅一半以上。
[案例] 奇瑞在廣州,高峰時多達六七家經銷商,限購后只剩下一家經銷商。吉利也回歸到銘智一家區域總代的情況。更別提紅旗、奔騰共享一個4S店;寶駿自進入廣州市場后,也不敢開第二家4S店。比亞迪也在倒閉了一半經銷商后,在押寶電動車的“生機”下,維持7家左右的規模。最穩健的是廣汽傳祺,穩扎穩打開了四家,每家月均銷量在70、80輛,日子過得算是不錯。長安汽車后期發力,至今只謹慎在廣州開了兩家;靠著SUV持續升溫,長城在維持了許久的一家獨大局面后,今年才拓展了第二家。
[點評] 本土品牌在一、二線主要城市,以樹立品牌為主,穩扎穩打,不能盲目擴張渠道進行品牌內耗,減弱終端經銷商盈利能力。
4S店利潤薄弱:服務滿意度低
4S店模式拉高了經營成本,也束縛了本土品牌的發展空間,導致本土品牌4S店的盈利能力很差,尤其是售后利潤,根本無法和合資品牌、豪華品牌相比。記者發現,一輛合資車做一次基礎保養,費用可以多達1000元以上,但本土品牌的車型往往兩三百就夠了。盡管服務收費和配件的價格都較低,本土品牌車主的忠誠度也不高,車子一旦過了三包期,便少有車主回到4S店做維修保養。
本土品牌客戶忠誠度低正是渠道發展最大的弊端,其中也必須要從終端服務不合格上找問題。根據J.D.Power亞太公司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售后服務滿意度研究(CSI)調研報告顯示,前十五位中,本土品牌寥寥無幾。只有奇瑞排在第六,榮威排在第十二。合資品牌在終端渠道的銷售和售后服務的滿意度具有明顯優勢。雖然這幾年,本土品牌都在提高服務意識,如奇瑞堅持正向戰略轉型后,銷售滿意度甚至超越廣汽本田和一汽大眾,其提高客戶滿意度的銷售服務和售后服務方面的成效正在顯現,終端渠道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增強。
[點評] 服務跟不上,還怎么跟合資拼呢?本土品牌不該浪費時間在發展新品牌上,更多應該注重渠道發展的根基——客戶滿意度。
渠道怎么做?車天下給出兩個建議
4S+衛星店模式:降低成本
在營銷渠道建設之初,廣汽就提出了集群網絡營銷模式,通過4S店和衛星店同步部署、逐次布局,可實現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覆蓋市場。事實證明,這種想法非常合理。在甄選了具有實力的經銷商加盟基礎上,解決了銷量少還內耗的問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