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改革“窗口期”
為了減輕車主稅負壓力,官方選擇在國際油價跌至近幾年來低谷之時推進成品油稅制調整,可謂用心良苦。
受國際油價震蕩下行影響,國內油價近幾個月“八連降”,本于11月29日繼續下調的油價,因為此次稅額提升而抵消。雖然車主沒迎來油價“九連跌”,但也沒因這次稅額上調而看到油價上漲。
在上次國際油價陷入低谷期的2008年底,中國啟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當時取消了公路養路費等收費,并提出逐步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并大幅提高汽柴油等稅額,比如汽油由每升0.2元提升至1元。
當時減費增稅是為了規范政府行為,選擇2009年1月1日實施這項改革,也是因為“近期國際市場油價持續回落,為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機遇”。
兩次成品油稅提高,都選在國際油價低谷期,顯然是為了減少阻力。兩次提稅后,油價的稅收顯著上調也更好反映了資源稀缺程度,引導了生產和消費,更關鍵的是,這也給成品油價格調整更多空間,讓成品油價格形成更加貼近市場。
目前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越來越與國際市場接軌。2013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出臺,將成品油計價和調價周期由此前的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并取消了上下4%的幅度限制。
這改變了國內油價難以靈敏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的現狀,讓國內的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的油價更好接軌。
11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部署了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他強調,價格改革并不意味著就是“漲價”,而是為了切實形成一種由市場需求定價、“有升有降”的合理價格機制。
李克強指出,當前CPI、PPI數據持續走低,國際市場的輸入性價格也在低位,正處于價格改革的“窗口期”。他要求有關部門必須精細做好改革方案,有節奏有步驟地啟動價格改革。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